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le0916199427/1381863773-1059251105.jpg)
認同這句話的人,大多被歸類成完美主意者,甚至被批評為龜毛,更嚴厲的說法是機車,
這些人堅持的細節,有些真的是吹毛求疵,但最後的[結果]會說明一切。
反對這個說法的人,通常大而化之,一般我們認為他們豪邁,不拘小節,
那些得過且過的人或者說是差不多先生,運氣好的時候意氣風發,交友廣闊,
他們的成功憑的是運氣,總會雲端跌落的時候,那時他們找很多的藉口來安慰自己,
時機不好,景氣不好,老闆不好,客人不好,天氣不好,搭擋不好,命不好,運不好......
【前言】
很多正要創業的人比較喜歡逐步指導的公式,或是一套他們可以用來達成目標的具體規則。問題是,世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。我們有的,只是一種思考方式,讓我們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情境,並且在各種不同的機會出現時,好好把握。雖然我們不可能個個都是伍茲、畢卡索或莎士比亞,但人人都可以學會打高爾夫、畫畫或寫十四行詩,而且,人人都能學會財務獨立。
創業要革新才賺錢?教育市場更昂貴!
人們在第一次創業時,得到的壞建議是如此之多,有時候我都覺得奇怪,怎麼還會有新公司存活?
比方說,你經常會聽到,要成功就要有獨特的產品或服務,要提供別人所沒有的東西,或是,你應該選一個競爭少之又少的行業,靠著獨攬市場而獲利。
我的建議正好相反。我從不要第一個進入市場,我喜歡有許多競爭者。是的,我也想要與他們有差異,但越多的人賺錢的產業,我就越覺得可以進去。
我是用三個標準來評估我的新事業,我想,首次創業的人八成也適用這三個標準。
第一,我所要的,是一個有百年以上的生意概念。好吧,也許不用到一百年,重點在於:這是個已經確立的概念,每個人都能了解。不要新概念,也不要革命性的概念,為什麼?因為,再也沒有比教育市場更昂貴的事情了。
一九八0年代初期,我把快遞事業帶進亞特蘭大時,就在慘痛中發現這一點。當時,那裡的公司處理快遞的方法,是叫祕書坐計程車出去送包裹。祕書不要我們的服務,她們喜歡有離開辦公室的時間;而公司則壓根不知道他們需要我們的服務。我們必須做宣傳信、打廣告,並做公關促銷。而我們要教育大家的是快遞服務,不是什麼先進的新科技。我告訴你,那非常、非常的昂貴,害得我們受傷慘重。我寧可進入全世界最大、最競爭的市場,和其他幾百家公司進行肉搏戰。
怎樣跟別人不同